一、定义
肺真菌感染是真菌侵入肺部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可通过吸入孢子、血行播散等途径累及肺部。
二、病因
(一)宿主因素
1.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其机体抵御真菌的能力减弱,易发生肺真菌感染;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也增加感染风险。
2.儿童群体: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早产儿、长期住院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儿童,菌群失调易引发真菌定植进而感染。
3.老年人群: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降低,且常合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易受真菌侵袭。
(二)环境因素
接触真菌孢子是重要诱因,从事农业、林业、园艺等工作者,因频繁接触土壤、腐殖质等,吸入真菌孢子的概率增加;医院内环境污染,如潮湿的病房环境利于真菌滋生,也可能导致院内感染。
三、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痰液性状多样,可为白色黏痰、脓性痰等;部分患者有呼吸困难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功能;不同真菌感染表现有差异,例如曲霉菌感染可能出现咯血、胸痛等,隐球菌感染可能伴有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与隐球菌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相关)。
四、诊断
(一)病原学检查
1.痰培养:留取合格痰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若培养出致病真菌可辅助诊断,但痰标本易受口咽部定植菌污染,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疑似肺真菌感染且痰培养阴性者,可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标本培养,或通过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胸腔镜肺活检等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明确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胸部CT是常用检查方法,可见肺部结节、肿块、空洞、磨玻璃影等多种影像学表现,不同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有一定特异性,如曲霉菌感染常表现为晕轮征、空气新月征等。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真菌种类选择相应药物,如氟康唑可用于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伏立康唑常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治疗等。同时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升患者免疫力,如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等。对于免疫极度低下患者,需加强隔离防护,避免二次感染。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肺真菌感染需谨慎使用抗真菌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提升免疫力,如合理喂养增强体质,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引发真菌定植,确诊后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部分抗真菌药物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同时要关注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利于感染控制。
(三)免疫力低下人群
如艾滋病患者,需在治疗肺真菌感染的同时积极抗病毒治疗以提升整体免疫力,且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真菌学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