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
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有:
1.全身症状: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也与此有关。
2.消化道症状: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炎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
3.黄疸:病情较重时,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甚至出现浓茶色或酱油色尿。
4.肝区疼痛: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炎症一般不会引起疼痛,但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肿大时,肝包膜紧张,患者可出现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症状。
5.肝外表现: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有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皮肤病变、干燥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硬化等表现。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应及时就医,进行以下检查:
1.乙肝五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五项指标。可用于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以及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
2.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可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含量,有助于判断病毒的复制情况。
3.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可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
4.肝脏B超:可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的病变。
5.肝纤维化指标:如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等,可用于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抗病毒治疗:目前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类。
2.保肝治疗:可使用护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
3.抗纤维化治疗:对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可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如干扰素、鳖甲软肝片等。
4.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对症治疗,如退黄、降酶、止痛等。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新生儿应按计划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成年人如未感染乙肝病毒,且乙肝抗体阴性,也可接种乙肝疫苗。
2.避免乙肝病毒感染:避免与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不吸毒,不共用注射器。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避免破损后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4.避免饮酒: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乙肝的恢复。
5.定期体检:乙肝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乙肝五项、肝脏B超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