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足手病症怎么办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感染引起的症状较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有以下5种: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

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

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

惊厥。

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手足口病相关肠道病毒(EV71)感染: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手足口臀部皮疹、口痛、发热,部分患儿可无皮疹。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可引起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多发生于夏秋季。

4.实验室检查:

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血生化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

血气分析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或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

5.胸部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