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介入治疗怎么进行?

周围型肺癌介入治疗主要通过经皮穿刺的方法,将导管和药物直接送达肿瘤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以下是一般的治疗步骤:

1.术前评估: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介入治疗。

2.局部麻醉: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会接受局部麻醉,以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

3.经皮穿刺:医生会在患者的胸部进行穿刺,通过皮肤插入导管和导丝,引导导管和导丝到达肿瘤部位。

4.药物灌注:一旦导管到达肿瘤部位,医生会将化疗药物或其他治疗药物灌注到肿瘤组织中,以杀死肿瘤细胞。

5.栓塞: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栓塞剂来阻塞肿瘤的血管,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6.术后观察:治疗后,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出现并发症。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身体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治疗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控制肿瘤,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感染等。在治疗前,患者和家属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的风险和收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