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飞沫传播:患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直径较大,在空气中短距离传播,被他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例如,在密闭空间中,若有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产生的飞沫会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周围人吸入后就有被感染风险。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密切接触机会多,飞沫传播需格外注意防护;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呼吸道防御能力较弱,也易因飞沫传播感染。
气溶胶传播: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如通风不良、人员密集且空间相对封闭的场所,病毒可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较长时间悬浮,被人吸入后引发感染。比如长时间处于大型室内体育馆、拥挤的电梯等场所时,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气溶胶传播增加了他们感染新冠病毒并加重病情的风险;长期生活在空气流通不畅的老年人家中,也需防范气溶胶传播。
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是指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如握手等;间接接触是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而感染。例如,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其他人接触后未及时洗手,再触摸自己的脸部就可能感染。儿童喜欢用手触摸各种物体,若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后未正确洗手就接触口鼻,感染风险较高;老年人如果行动不便,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清洁不及时,也容易通过接触传播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