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烧37度3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关系
(一)可能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37度3属于低热范畴。但并非只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才会出现低热,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的临床表现。
(二)其他导致低热的常见原因
1.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紊乱,可引起低热情况,这与年龄、性别无特定严格关联,任何年龄段、男女均可发病,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攻击自身组织有关。
-内分泌紊乱:像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可出现低热表现,多见于成年女性,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异常相关。
-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人体体温调节可能出现轻度波动,导致体温稍高于正常范围,一般脱离高温环境后可逐渐恢复,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环境因素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在炎热夏季户外活动时间过长的儿童、成人等。
二、鉴别方法及应对建议
(一)鉴别方法
1.流行病学史询问
-了解近期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接触史,包括是否到过疫情高发地区、是否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等。对于儿童,要询问其所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是否有相关疫情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了解其社交活动中是否有接触风险等。
2.伴随症状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伴随症状:除低热外,还可能伴有干咳、乏力、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表现。例如一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首先出现干咳症状,然后逐渐出现低热情况。
-非感染性因素相关伴随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低热外,可能伴有皮疹、关节疼痛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低热常伴有心慌、手抖、多食易饥、体重减轻等症状;环境因素导致的低热一般没有其他特殊伴随症状,脱离环境后症状缓解。
3.相关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这是明确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依据。通过采集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检测,若结果为阳性,则提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不同年龄人群采集标本的操作略有不同,儿童采集标本时需要更耐心的安抚,老年人要注意其配合度等。
-其他检查:对于怀疑非感染性因素导致低热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自身抗体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血小板等异常,自身抗体检测可发现相关自身抗体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查会有T3、T4升高,TSH降低等表现。
(二)应对建议
1.如果考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隔离与观察:对于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表现及流行病学史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进行隔离观察,避免传播给他人。儿童要安排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隔离空间,老年人要注意生活照料和心理安抚。
-对症支持:低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儿童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冻伤,老年人皮肤较薄,擦拭时力度要轻柔。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儿童和老年人要特别关注其液体摄入情况,防止脱水。
2.如果考虑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相应治疗。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用药方案会有所调整,儿童用药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老年人要考虑肝肾功能等情况。
-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要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抗甲状腺药物等治疗方式,成年女性患者要注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环境因素:脱离高温环境后,一般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注意让身体处于舒适的环境温度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