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表现症状是什么

情绪方面的表现

抑郁情绪:成年人可能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状态,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感到绝望、无助,自我评价降低,常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躯体症状。儿童青少年可能表现为情绪易激惹,在学校中出现学习成绩下降、与同伴关系紧张等情况,比如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女性相较于男性在某些时期(如孕期、产期、更年期)更易出现抑郁相关表现,这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有家族精神障碍病史的人群在面临生活应激事件时,抑郁情绪出现的风险可能更高。

焦虑情绪:表现为过度的紧张、不安,担心未来发生不好的事情。可能出现坐立不安、心悸、手抖、尿频等躯体症状。不同年龄段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在与亲人分离时极度哭闹、抗拒,影响其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老年人可能表现为对健康过度担忧,频繁就医检查却又不相信检查结果,总是处于紧张状态。长期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的人群焦虑情绪更容易凸显。

认知方面的表现

思维迟缓:表现为思维联想速度减慢,反应迟钝,主动言语减少。例如在交流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应,思考问题的过程变得很缓慢,难以快速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些患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同时合并精神障碍的患者,思维迟缓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如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患者,不仅运动方面有迟缓表现,认知思维也会受到影响。

思维紊乱:出现思维内容的混乱,可能有妄想症状,比如坚信自己被他人监视、迫害,或者有夸大的妄想,觉得自己有非凡的能力、财富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常出现思维紊乱相关表现,其发病可能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等生物学因素以及成长环境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青少年时期若经历重大心理创伤,患精神分裂症出现思维紊乱的风险增加。

行为方面的表现

动作异常:包括运动性兴奋和运动性抑制。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无目的的增多,如不停地来回走动、冲动打人等;运动性抑制表现为木僵状态,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不说话、不动弹。老年痴呆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动作异常,早期可能是简单的动作变慢,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兴奋表现,这与大脑神经细胞退化有关。

意志行为改变:意志活动减退,对生活缺乏动力和主动性,什么都不想做,生活懒散,不注重个人卫生等。例如原本积极上进的人变得整天卧床,不愿意上班、学习,这种情况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时较为常见,患者的生活意志行为会受到情绪状态的极大影响,而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事件可能是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因素之一。

感知觉方面的表现

幻觉:常见的有幻听,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如听到有人在议论自己、命令自己等;也有幻视,看到不存在的事物。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听到凭空而来的声音,这是由于大脑听觉中枢功能紊乱导致的,其发病机制涉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也占一定比例,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患精神分裂症出现幻觉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