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文,答案如下:
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
其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
临床表现与年龄、甲亢的严重程度、病因等有关,主要表现为代谢率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肿大等。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甲状腺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小儿甲亢的病因以Graves病最多见,其次为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多为单发结节,少数为多发结节。
碘摄入过多、甲状腺炎、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导致甲亢。
不同年龄的小儿甲亢症状轻重不一。
新生儿甲亢比较少见,多在生后3个月时发病,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热、腹泻、呕吐、黄疸,有时可发生心力衰竭。
婴幼儿甲亢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激惹、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睡眠不安、大便次数增多等。
年长儿甲亢主要表现为多食、消瘦、乏力、怕热、多汗、心悸、手抖、大便次数增多等。
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等。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是诊断甲亢的重要方法,包括血清甲状腺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自身抗体等。
甲状腺影像学检查如甲状腺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可以帮助了解甲状腺的形态和功能。
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有助于评估患儿的整体情况。
诊断甲亢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小儿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
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儿。
手术治疗一般用于药物治疗或放射性碘治疗禁忌证的患儿。
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儿的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儿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
大多数小儿甲亢经过及时治疗可以痊愈。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
部分患儿可能会复发,需要长期随访和治疗。
对于有眼病的患儿,需要及时治疗,以预防或减轻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经过规范治疗,小儿甲亢一般预后良好,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