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否会导致死亡取决于多种因素
一、乙肝的病情发展情况
1.急性乙肝:大多数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表现为急性乙肝,约90%以上的成人可以自行清除病毒,达到临床治愈,一般不会导致死亡。而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约有90%-95%会慢性化,相较于成人急性乙肝,预后不同。
2.慢性乙肝: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会逐渐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肝纤维化是肝脏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若持续进展到肝硬化阶段,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等,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威胁生命。据相关研究,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50%-70%,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预后通常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
二、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
1.年龄:儿童时期感染乙肝病毒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概率高,且儿童慢性乙肝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病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也会增加。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对于乙肝相关并发症的耐受能力较差,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救治难度相对较大。
2.性别:一般来说,乙肝病情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是非常显著,但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女性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乙肝病情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需要密切监测。
三、治疗干预情况
1.规范治疗:如果慢性乙肝患者能够早期接受规范的抗病毒等治疗,如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有研究表明,规范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
2.未规范治疗:如果患者不进行规范治疗,任由病情发展,那么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总之,乙肝患者不一定会死,通过早期规范诊断、治疗,密切监测病情,能够有效改善预后,降低死亡风险。但如果病情延误诊治,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方向进展,就会有较高的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