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方面
持续的心境低落:患者会长期处于一种闷闷不乐、情绪低沉的状态,这种低落的情绪并非短暂的情绪波动,而是持续存在,可能数周甚至数月。例如儿童可能表现为经常无缘无故地哭泣、情绪易激惹等;女性在生理期前后可能这种低落情绪会更明显,但也可能超出生理期正常情绪变化范围。对于有既往抑郁病史的人群,这种心境低落可能会更容易复发或加重。
兴趣减退: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如运动、游戏、社交等都提不起兴趣。比如原本热爱打篮球的青少年,现在看到篮球却毫无参与的欲望;有社交爱好的成年人,也不再积极参与聚会等社交活动。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表现可能不同,长期居家生活的人可能对原本喜欢的室内娱乐活动也失去兴趣,而平时工作繁忙的人可能对休闲娱乐活动的兴趣下降更为显著。
认知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件事情,比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工作者在工作时容易分心。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在上课、做作业时表现得注意力分散;成年人在处理文件、进行项目工作时也会频繁走神。有睡眠障碍病史的人群可能因为睡眠不足进一步加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
记忆力下降: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遗忘明显,如忘记约会、忘记重要的工作任务等。老年人本身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记忆力减退,但轻度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力下降相对更突出且与情绪状态相关。女性在更年期前后本身记忆力可能有波动,若同时患有轻度抑郁症,记忆力下降会更明显。有头部外伤病史的人群如果出现轻度抑郁症,记忆力下降可能会更易被察觉且恢复相对困难。
躯体方面
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也可能出现过度嗜睡。青少年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大且伴有轻度抑郁症而出现入睡困难,表现为晚上躺在床上很久才能睡着;老年人可能本身睡眠模式改变,再加上轻度抑郁症会加重睡眠问题,出现早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的情况。有失眠病史的人群在患轻度抑郁症时睡眠障碍会加重,而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群同时患有轻度抑郁症时,两者的症状会相互影响,加重睡眠方面的困扰。
疲劳感:经常感到疲倦,即使没有进行大量体力活动也会觉得浑身乏力。例如上班族可能每天感觉很累,即使工作强度不大也会有疲惫不堪的感觉;家庭主妇可能在完成日常家务后比以往更觉劳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如果患有轻度抑郁症,疲劳感可能会被错误认为是体力劳动导致,但实际上是抑郁情绪引发的躯体化表现;而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在患轻度抑郁症时,疲劳感会更明显且恢复更慢。
食欲改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导致体重下降,也可能出现食欲亢进,导致体重增加。食欲减退的人可能什么都吃不下,体重在短时间内明显减轻;食欲亢进的人可能会过度进食,尤其是喜欢吃高热量食物,导致体重上升。对于正在减肥的人群,食欲改变可能会被误解为减肥效果,但实际上可能是轻度抑郁症的躯体症状表现;孕妇如果患有轻度抑郁症,食欲改变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孕妇的营养状况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
行为方面
活动减少:动作迟缓,行为变得缓慢,比如走路、做事的速度都比以往减慢。儿童可能在玩耍时动作不再像以往那样活泼好动;老年人可能在日常起居活动中变得迟缓,如穿衣、洗漱等动作变慢。有帕金森病史的人群如果出现轻度抑郁症,活动减少的症状可能会被混淆,但实际上是不同疾病导致的不同表现,需要仔细鉴别;长期卧床的人群如果患有轻度抑郁症,活动减少会进一步加重肌肉萎缩等问题,需要积极干预。
社交退缩:避免与他人交往,喜欢独处。青少年可能不再参与同学间的集体活动,总是一个人待着;成年人可能拒绝朋友的聚会邀请,减少社交场合的出现。在有社交焦虑病史的人群中,患有轻度抑郁症时社交退缩会更严重,因为两种情绪相互影响;而性格内向的人群本身社交活动相对较少,但患有轻度抑郁症时社交退缩会更加明显,可能会对其人际关系产生更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