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性卵巢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在临床上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
多囊性卵巢综合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遗传因素:多囊性卵巢综合症具有家族聚集性,约60%的患者存在家族发病史。
2.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下丘脑分泌GnRH增加,促使垂体分泌FSH及LH增加,LH/FSH比值升高,导致卵巢雄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出现高雄激素血症。
3.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卵巢雄激素合成增加,雄激素分泌增多又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
4.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50%的多囊性卵巢综合症患者存在脱氢表雄酮硫酸盐升高,可能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导致分泌过量的雄激素。
多囊性卵巢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月经异常:月经稀发、闭经,少数可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发生在青春期,为初潮后不规则月经的继续,有时伴痛经。
2.高雄激素相关临床表现:多毛、痤疮,是高雄激素血症最常见的表现。多毛出现于上唇、下颌、乳晕周围、下腹正中线等部位,毛发分布呈男性型。痤疮分布在面部、背部、胸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3.卵巢多囊改变:B超检查可发现卵巢增大,每侧有10多个以上直径为2-9mm的无回声区,围绕卵巢边缘,呈车轮状排列。
4.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肥胖、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症等。
多囊性卵巢综合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为: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3.卵巢多囊改变:超声提示卵巢体积增大,每侧有2-9mm的卵泡数≥12个,或卵巢体积≥10ml。
4.上述3条中符合2条,并排除其他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
多囊性卵巢综合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生活方式:对肥胖型多囊性卵巢综合症患者,应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以降低体重和缩小腰围,从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睾酮水平,从而恢复排卵及生育功能。
2.药物治疗:
调节月经周期:可使用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使子宫内膜定期脱落,防止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降低高雄激素血症: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环丙孕酮等药物,抑制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水平,从而改善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高雄激素血症的患者,可考虑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或卵巢楔形切除术。
4.辅助生殖技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采用促排卵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辅助生殖技术。
多囊性卵巢综合症的预后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恢复正常月经和排卵,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多囊性卵巢综合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