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手术治疗方法
(一)佩戴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近视眼矫正方式,通过光学原理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以清晰视物。其适用范围广,各年龄段近视患者均可佩戴,能有效改善视力,但无法治疗近视本身,需定期复查调整度数。儿童处于视力发育阶段,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镜框与镜片,确保视物清晰且不影响眼部正常发育。
(二)角膜接触镜
1.软性接触镜:佩戴相对舒适,但透氧性有限,长期佩戴可能增加眼部感染风险,需注意清洁护理。
2.硬性透气接触镜(RGP):透氧性好,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有一定作用,尤其适合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儿童及青少年,能减少框架眼镜所致的周边视野受限问题,但佩戴初期可能有异物感,需适应过程。
二、手术治疗方法
(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利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角膜曲率以矫正近视。适用于年龄一般在18~50周岁,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且眼部无严重病变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较快,但存在一定角膜厚度要求,高度近视患者需谨慎评估。
(二)飞秒激光手术
分为全飞秒SMILE等术式,通过飞秒激光直接切削角膜形成透镜并取出,对角膜表面损伤小,术后恢复更快、舒适度更高,同样要求患者近视度数稳定、眼部条件符合,适合追求更高视觉质量的人群,但费用相对较高。
(三)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
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不切削角膜,适合高度近视(近视度数>1200度)、角膜较薄不适合LASIK等手术的患者。但该手术对眼部条件要求严格,需详细术前检查评估,术后需注意用眼卫生及定期复查。
三、视觉训练辅助治疗
对于青少年近视,视觉训练可作为辅助手段,如双眼视觉训练、调节功能训练等,有助于缓解视疲劳、提升眼部调节能力,但需在专业视光师指导下进行,且不能替代正规的近视矫正方法,主要起辅助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近视应以非手术矫正为主,强调定期监测视力变化,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如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时间(每天≥2小时)、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等。孕期、哺乳期女性若需近视矫正,需咨询眼科医生,根据自身眼部及身体状况选择合适方式。高度近视患者需警惕眼底病变风险,除定期进行视力与眼底检查外,手术矫正需更严格评估眼部条件,避免因近视度数过高增加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