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膜炎怎么回事

宫内膜炎是什么

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发生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一、病因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女性分娩后宫颈口未很好关闭,流产后胚胎组织残留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引发感染。例如,足月产后、流产后,若有胎盘、胎膜残留,是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常见病因。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可导致病原体入侵感染。

3.不注意个人卫生:经期性生活、使用不洁月经垫等,会使病原体侵入宫腔引起炎症。

4.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宫颈炎、阴道炎的病原体可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阑尾炎、腹膜炎等可通过直接蔓延累及子宫内膜。

5.雌激素水平低下:更年期或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薄,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二、急性宫内膜炎表现

1.症状

-发热:多为轻度至中度发热。

-下腹痛: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可伴有腰骶部酸痛。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血性或水样,有异味。

2.体征:妇科检查时可见子宫压痛、附件区可能有压痛等。

三、慢性宫内膜炎表现

1.症状

-盆腔区域疼痛:部分女性在月经间歇期会有下腹部坠胀痛及腰骶部酸痛。

-月经异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白带增多:白带一般呈稀薄水样、淡黄色,有时为血性白带。

2.体征:妇科检查可能发现子宫稍大,有轻度压痛等。

四、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分娩史、流产史、宫腔操作史、月经情况等。

2.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附件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4.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异常回声等,辅助诊断。

五、治疗原则

1.急性宫内膜炎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一般采用静脉给药结合口服药物的方式。

-支持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慢性宫内膜炎

-抗生素治疗:可采用宫腔内给药的方式,将抗生素直接注入宫腔内。

-中药治疗:一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可能有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对于因宫腔内有残留组织、黏膜下子宫肌瘤等引起的慢性宫内膜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患宫内膜炎时也有不同特点及应对。例如,育龄女性性生活活跃,更需注意性生活卫生预防;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低,要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有宫腔操作史的人群术后要严格遵医嘱预防感染等。特殊人群如孕妇患宫内膜炎需特别谨慎处理,要综合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