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是先做无氧运动还是有氧运动呢

一、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特点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运动强度相对较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其主要依靠有氧代谢提供能量,能有效地消耗体内的脂肪,提高心肺功能。例如,一项研究表明,持续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显著促进脂肪氧化分解。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运动强度大、瞬间性强,如举重、短跑等。无氧运动主要依靠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供能,虽然在运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也包括脂肪,但不是其主要的供能方式,更多是增强肌肉力量、增加肌肉量等。

二、先做无氧运动再做有氧运动的情况及优势

对于想要增加肌肉量的人群:先进行无氧运动,能够让身体优先动用糖类等能源物质,此时再进行有氧运动,身体会更多地消耗脂肪来供能。因为无氧运动使肌肉细胞内的糖原大量消耗,有氧运动时身体就会更倾向于分解脂肪来补充能量。比如健身爱好者,先进行30分钟的力量训练(无氧运动),再进行30-60分钟的慢跑(有氧运动),更有利于减少体脂同时维持或增加肌肉量。

对于身体机能较好、运动耐力较强的人群:先做无氧运动不会造成身体过度疲劳,然后进行有氧运动能更好地消耗脂肪。这类人群有较好的体力来支撑先进行高强度的无氧运动,之后的有氧运动可以持续消耗能量。

三、先做有氧运动再做无氧运动的情况及优势

对于初学者或体能较弱的人群:先进行有氧运动,使身体有一定的热身,心率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能让身体提前进入运动状态。然后再进行无氧运动,可减少无氧运动开始时身体的不适应感。例如,对于刚开始健身的人,先进行15-20分钟的快走(有氧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心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再进行简单的哑铃训练(无氧运动),会感觉更轻松,也能避免突然高强度运动带来的身体不适。

对于以减脂为主要目标且体能相对较差的人群:先做有氧运动,在身体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先消耗一部分糖原,再进行无氧运动时,身体会更多地动用脂肪供能。因为先进行了有氧运动消耗了部分糖类,无氧运动时身体的供能就会更多依赖脂肪。

四、不同年龄人群的选择建议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建议先进行有氧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这类运动能促进心肺功能发育,同时也有一定的减脂作用,而且相对较安全。因为儿童青少年的肌肉力量等还在发展中,先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先提高身体的耐力等基础素质,之后再逐渐引入一些简单的无氧运动,如轻量级的力量训练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影响生长发育。

成年人:成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健身目标和体能状况来选择。如果目标是增肌减脂同时进行,且体能较好,可以先无氧后有氧;如果体能一般,想先热身再进行力量训练,也可以先有氧后无氧。例如,30岁左右的上班族,时间有限时,可以根据当天的状态调整,如果精力充沛可以先无氧后有氧,如果感觉比较疲劳就先有氧后无氧。

老年人:老年人健身以健康和安全为主,建议先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走,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让身体暖和起来,心率慢慢提升。然后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无氧运动,如使用轻量级的健身器材进行少量的肌肉力量训练,如握力器练习等,这样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维持肌肉力量,降低跌倒等风险。但要注意老年人运动时心率不宜过高,运动强度要适中,以自身感觉稍微吃力但还能承受为准。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这类人群在选择运动顺序时要格外谨慎。如果有心衰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建议进行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应先咨询医生意见。一般建议先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缓慢的步行训练,根据身体耐受情况再考虑是否进行少量低强度的无氧运动,且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心率、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血糖变化。如果是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顺序。一般先进行有氧运动,如在餐后1-2小时进行30分钟左右的快走,然后如果身体允许可以进行少量的力量训练,但要注意运动后及时监测血糖,避免出现低血糖等情况。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波动较大,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方案,选择相对安全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