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方式调整
1.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建议每天保持7~9小时的规律睡眠,儿童青少年因生长发育需求,睡眠时间需相应延长,如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学龄儿童9~11小时等。睡眠不足会使眼周血液循环不畅,代谢废物堆积,从而加重黑眼圈,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眼周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2.避免过度用眼: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过度用眼行为会导致眼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受阻。应定时休息,每用眼30~40分钟可休息5~10分钟,眺望远方或做眼保健操,减少眼周疲劳,降低黑眼圈形成风险。
二、眼部护理
1.合理使用眼霜:选择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K等成分的眼霜,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黑色素生成;维生素K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黑眼圈。使用时取适量轻轻涂抹于眼周,用无名指指腹以轻点的方式按摩至吸收,动作需轻柔,避免过度拉扯眼周皮肤。
2.冷敷与热敷交替:冷敷可收缩眼周血管,减轻眼周水肿,缓解因熬夜等导致的暂时性黑眼圈,可使用冷藏后的眼罩或毛巾,每次冷敷10~15分钟;热敷能促进眼周血液循环,改善黑眼圈状况,使用40℃左右的温热毛巾敷眼,每次10分钟左右,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三、防晒措施
眼部皮肤较薄,紫外线照射会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加重黑眼圈。外出时应佩戴太阳镜,选择能阻挡紫外线的款式,同时可使用含防晒成分的眼部防晒霜,涂抹时避开眼结膜,减少紫外线对眼周皮肤的伤害。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因激素变化可能出现黑眼圈加重情况,应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激素等刺激性成分的眼霜,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孕妇专用护肤品,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因孕期不适等影响睡眠质量而加重黑眼圈。
2.儿童:儿童黑眼圈多与睡眠不足、用眼过度等有关,需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教导正确用眼方法,避免长时间观看电子屏幕,如学龄前儿童每天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内,学龄儿童不超过2小时,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黑眼圈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