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扁桃体反复发炎的原因
(一)病原体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这些细菌常存在于人的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劳累等,细菌大量繁殖,侵袭扁桃体引发炎症。儿童时期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导致扁桃体反复发炎。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儿童扁桃体反复发炎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传播密切相关。
病毒感染:如EB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感染往往先使扁桃体黏膜上皮细胞受损,降低局部抵抗力,从而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扁桃体反复发炎。在病毒流行季节,儿童感染病毒后扁桃体反复发炎的几率会增加。
(二)自身免疫因素
当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紊乱时,扁桃体可能成为免疫反应的靶器官。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累及扁桃体,导致扁桃体反复发炎。而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出现自身免疫相关的扁桃体反复发炎情况。
(三)局部因素
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扁桃体隐窝较深,容易残留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当引流不畅时,这些病原体就会在隐窝内滋生繁殖,不断刺激扁桃体,引发反复炎症。儿童的扁桃体隐窝结构相对较深,更容易出现引流不畅的情况,从而导致扁桃体反复发炎的概率高于成人。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鼻炎、鼻窦炎、咽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可蔓延至扁桃体,引起扁桃体反复发炎。例如,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扁桃体,长期可导致扁桃体反复发炎。
二、扁桃体反复发炎的危害
(一)对儿童的影响
影响生长发育:儿童扁桃体反复发炎可能会导致发热、咽痛等症状,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有研究发现,扁桃体反复发炎的儿童身高、体重增长速度可能低于正常儿童。
引发并发症:可能引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全身性并发症。例如,风湿热可累及心脏、关节、神经系统等,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肾小球肾炎可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表现,影响儿童的肾脏功能。
影响听力:扁桃体反复发炎可能会波及邻近的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中耳炎,出现听力下降等问题,尤其对儿童的听力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成人的影响
降低生活质量:成人扁桃体反复发炎会经常出现咽痛、咽部异物感、发热等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例如,教师、歌手等需要频繁用嗓的人群,扁桃体反复发炎会严重影响其职业活动。
增加患其他疾病风险:长期的扁桃体反复发炎可能增加患扁桃体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风险,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要引起重视。
三、扁桃体反复发炎的预防与应对
(一)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儿童应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成人也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挑食、偏食。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儿童可以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成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慢跑等。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是维持机体免疫力的重要保障。儿童每天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学龄前儿童12-14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成人也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避免诱发因素
-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儿童和老人,避免受凉。在季节交替时,要特别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避免过度用嗓:教师、歌手等用嗓过度的人群要注意合理用嗓,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等,减少对扁桃体的刺激。
-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有效减少口腔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滋生,降低扁桃体发炎的风险。儿童应在家长帮助下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疾病:患有鼻炎、鼻窦炎、咽炎等邻近器官疾病时,应积极治疗,防止炎症蔓延至扁桃体。例如,鼻窦炎患者应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控制鼻腔炎症,减少对扁桃体的刺激。
(二)应对措施
一般治疗:当扁桃体反复发炎时,首先要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儿童要特别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部不适。
感染控制: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反复发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反复发炎,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但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手术治疗:如果扁桃体反复发炎严重,如每年发作次数在7-8次及以上,或已经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如风湿热、肾炎等,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但手术要谨慎评估,尤其对于儿童,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其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影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例如,对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要综合考虑其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一般建议在6岁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再考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