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性贫血即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
1.贫血:通常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发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等。
2.出血: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阴道出血等。
3.感染:发热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低热或高热,同时可伴有咳嗽、咳痰、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
4.其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干燥、毛发枯黄、指甲扁平、脆薄易裂等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注意事项包括:
1.预防感染: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通风换气,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如超市、医院等,以防交叉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
2.避免出血: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避免用牙签剔牙,避免挖鼻孔,防止皮肤黏膜受损。女性患者应避免服用避孕药。
3.饮食调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4.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象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接触苯、甲醛等有害物质,避免长期染发、烫发。
6.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需要注意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