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是什么引起的

霉菌的成因

霉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其引发的原因主要与环境因素、自身机体状态等有关。

环境因素

湿度条件: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湿度环境,一般来说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较易滋生。例如在潮湿的地下室、长期通风不畅且空气湿度大的卫生间等地方,由于环境相对湿度较高,为霉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基础。像一些老旧建筑中,墙体长期受潮,就容易导致霉菌在墙面上生长。

温度因素:多数霉菌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较为活跃。比如在温暖的季节,室内温度如果处于这个区间,再加上合适的湿度,霉菌就容易大量繁殖。在夏季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户外的一些有机物表面也可能快速滋生霉菌。

有机物存在:霉菌是异养型生物,需要利用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像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有机成分的物品,如发霉的面包、长霉的皮革、受潮的木材等,都是霉菌喜爱的“栖息地”。木材中的纤维素等成分可为霉菌提供碳源等营养物质,当木材受潮后,就为霉菌生长创造了条件。

自身机体状态

免疫力低下人群: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比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患有严重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等,机体抵御霉菌等病原体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霉菌的侵袭而感染相关疾病。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对霉菌的易感性增加,可能会发生霉菌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皮肤黏膜屏障受损人群:当皮肤黏膜出现破损时,比如烧伤患者的皮肤创面、皮肤湿疹破溃处等,霉菌容易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引发感染。以烧伤患者为例,烧伤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丧失,创面局部环境适合霉菌生长,就可能出现创面霉菌感染,表现为创面出现霉斑等情况。

长期住院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人群:长期住院的患者由于接触各类病原体的机会增多,且医院环境中可能存在霉菌污染;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会破坏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使得霉菌等真菌有机会过度生长繁殖。比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正常菌群被抑制,霉菌可能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引起霉菌性肠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