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哺乳期乳腺炎
1.成因
-主要是由于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在哺乳期,若产妇哺乳姿势不正确、婴儿含接乳头不好等,可导致部分乳腺导管堵塞,乳汁排出不畅,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对于女性而言,哺乳期乳房胀痛发热较为常见。从年龄角度看,处于哺乳期的育龄女性是高发人群。生活方式上,哺乳习惯不良是重要因素,如长时间不哺乳、乳汁未排空等。
2.表现
-乳房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可触及硬块,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波动感,提示已形成脓肿。同时伴有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还可能伴有全身乏力等症状。
二、乳腺导管扩张症
1.成因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乳腺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女性在非哺乳期也可能发病,年龄范围较广,从青年到中老年女性都可能出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的内分泌失调等可能诱发该病。
2.表现
-乳房可出现胀痛,伴有发热,乳房局部可能有红肿等表现,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有乳头溢液等症状,溢液多为棕黄色、血性或脓性。
三、急性乳腺炎(非哺乳期)
1.成因
-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过乳头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女性非哺乳期也可能因乳房局部皮肤破损等导致细菌感染,年龄上无特定限制,但相对哺乳期发病率低。生活方式中,不注意乳房卫生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2.表现
-乳房同样有胀痛、发热表现,局部红肿热痛,与哺乳期乳腺炎表现类似,但病因和发病机制略有不同。
四、其他可能因素
1.乳腺囊性增生病
-成因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年龄多见于30-50岁女性。生活方式上,长期精神紧张、劳累等可能诱发。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房胀痛,少数患者可能伴有低热情况,但一般发热多不明显,与典型的乳房胀痛发热表现有所不同,但也需鉴别。
2.炎性乳腺癌
-成因较为复杂,可能与乳腺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等有关。好发于年轻女性,尤其是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相对更易患。生活方式上,可能与遗传、激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表现为乳房迅速增大、皮肤红肿热痛等,发热可呈持续性,病情进展较快,需高度重视,与前面提到的哺乳期乳腺炎等有一定区别,但也会出现乳房胀痛发热症状。
当出现乳房胀痛发热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正确的哺乳方法,保持乳头清洁;对于非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乳房的自我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