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是一组发生在口腔黏膜及软组织上的种类各异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和自限性。好发于唇、颊、舌缘等部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有灰白色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周围有红晕,灼痛感明显。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用药(如口腔溃疡散、西瓜霜等)、全身用药(如泼尼松、沙利度胺等)和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
2.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黏膜角化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感染、精神等因素有关。好发于颊部、唇部、舌部等部位,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条纹或斑块,可伴有充血、糜烂、溃疡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用药(如糖皮质激素、维A酸等)、全身用药(如免疫抑制剂、维生素等)和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
3.口腔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吸烟、饮酒、念珠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好发于颊部、唇部、舌部等部位,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斑块,不具有传染性,不能擦去,粗糙感明显。治疗方法包括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戒酒、去除残根残冠等)、局部用药(如维A酸、鱼肝油等)和手术治疗(如白斑切除术等)。
4.口腔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常见于婴幼儿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好发于颊部、唇部、舌部等部位,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斑块或斑片,可伴有疼痛、烧灼感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用药(如制霉菌素、酮康唑等)、全身用药(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和支持治疗(如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等)。
5.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口腔黏膜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槟榔、维生素缺乏、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好发于颊部、唇部、舌部等部位,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苍白、光滑,继之出现条索状、树枝状或斑块状的纤维条索,张口受限。治疗方法包括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局部用药(如糖皮质激素、维A酸等)和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
6.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口腔黏膜和皮肤,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好发于口腔、鼻腔、外阴等部位,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水疱或大疱,疱壁薄而容易破裂,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疼痛明显。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等。
7.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口腔黏膜和皮肤,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好发于口腔、鼻腔、外阴等部位,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水疱或大疱,疱壁厚而紧张,不易破裂,疼痛不明显。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