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6周引产过程
1.术前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妇的既往病史、生育史、过敏史等,评估身体整体状况。例如,若孕妇有心脏病史,需特别关注引产过程中心脏负担变化,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全身检查:测量孕妇的身高、体重、血压、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判断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如血压过高,可能需要先进行降压治疗,待血压稳定后再行引产,以降低引产过程中发生脑血管意外等风险。
妇科检查:查看子宫大小、位置、形态,宫颈的软硬度、长度、扩张情况等,评估引产难度。通过妇科检查,还可及时发现是否存在阴道炎、宫颈炎等生殖道炎症,若有炎症需先治疗,防止引产后感染扩散。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常规可了解孕妇有无贫血及感染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能判断孕妇凝血机制是否正常,避免引产过程中出现大出血;肝肾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孕妇对引产药物的代谢能力,传染病筛查可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超声检查:明确胎儿大小、胎位、胎盘位置等情况。通过超声检查可确定是否为正常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等异常情况,同时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评估胎儿孕周,为选择合适的引产方式提供依据。
2.引产方式
药物引产:这是16周引产常用的方法。常用药物如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可使子宫蜕膜变性坏死、宫颈软化,米索前列醇能兴奋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收缩,促使胎儿及胎盘排出。一般先口服米非司酮,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之后使用米索前列醇,用药后子宫开始收缩,孕妇会感到类似痛经的腹痛,随着宫缩加强,宫颈口逐渐扩张,胎儿及胎盘排出。
利凡诺引产:即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依沙吖啶)。通过超声引导定位,将利凡诺注入羊膜腔,引起子宫收缩。通常注药后2448小时左右开始出现宫缩,宫缩逐渐规律且强度增加,宫颈口慢慢扩张,进而排出胎儿及胎盘。利凡诺引产成功率较高,但可能会出现发热、胎膜残留等并发症。
3.引产过程
宫缩发动:无论是哪种引产方式,用药后一段时间,子宫开始出现规律性宫缩。起初宫缩强度较弱,间隔时间较长,随着时间推移,宫缩强度逐渐增强,间隔时间缩短。孕妇感受到的腹痛也会越来越明显。
宫颈扩张:在宫缩的作用下,宫颈口逐渐扩张。一般从开始扩张到胎儿能够通过的程度(通常需扩张至35cm左右),这个过程中孕妇腹痛会较为剧烈。医生会定时进行阴道检查,了解宫颈扩张情况。
胎儿及胎盘娩出:当宫颈口扩张到合适程度,胎儿会随着宫缩逐渐娩出。胎儿娩出后,一般1530分钟内胎盘会自然娩出。若胎盘长时间未娩出,医生可能会进行人工剥离胎盘,以防止胎盘残留导致产后出血。
清宫:胎儿和胎盘娩出后,医生通常会进行清宫术。目的是清除子宫内残留的胎膜、蜕膜等组织,减少产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清宫过程中,孕妇可能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疼痛。
4.术后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异常变化。如体温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需警惕产后出血。
阴道出血观察:观察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性状。正常情况下,引产后阴道会有少量出血,且逐渐减少。若出现大量出血,需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如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等。
子宫复旧情况:通过触诊子宫,了解子宫大小、质地及收缩情况。正常情况下,子宫会逐渐收缩变小,质地变硬。若子宫收缩不良,可能需要加强宫缩治疗。
排尿情况:引产后需关注孕妇排尿情况,防止因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增多。若孕妇排尿困难,可采取诱导排尿、导尿等措施。
5.术后护理
休息与活动:建议孕妇术后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术后初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但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有助于促进子宫恢复和恶露排出。
饮食护理:术后饮食应营养丰富、易消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促进身体恢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预防便秘。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会阴部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卫生巾和内裤,防止感染。
心理护理:引产对孕妇身心都会造成一定伤害,家人要给予充分关心和支持。孕妇自身也应保持积极心态,若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二、特殊人群提示
1.有慢性疾病的孕妇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孕妇,在引产前后需更加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变化。因为引产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血压、血糖波动,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风险。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降糖药物剂量,确保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有心脏病史的孕妇,引产过程中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前需由心内科医生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引产方案,术中术后密切监护心脏功能,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心脏支持治疗。
2.多次流产史的孕妇
这类孕妇子宫内膜可能较薄,引产过程中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术前医生会详细了解流产次数、流产方式等情况,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术后要更加关注子宫恢复情况,严格遵医嘱使用促进子宫收缩药物,预防并发症发生。
3.年龄较小或较大的孕妇
年龄较小的孕妇,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引产对生殖系统及身体其他器官的影响可能更大。术后要更加注重营养补充和休息,遵医嘱定期复查,了解身体恢复情况,防止影响今后生育功能。
年龄较大的孕妇,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下降,引产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如产后出血、感染等。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身体恢复情况,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三、治疗药物
1.缩宫素: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2.益母草颗粒:有助于促进子宫复旧,排出宫腔内残留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