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清洁与护理
1.保持口腔卫生
-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在家长帮助下使用柔软的纱布或儿童专用口腔清洁器轻柔擦拭口腔患处;成人则可使用淡盐水漱口,每日3-5次,淡盐水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清洁作用,帮助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降低感染风险,有利于口腔溃疡的恢复。这是因为淡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细胞外液相近,不会破坏口腔内环境的稳态,同时高渗环境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喂养后的口腔清洁,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引发感染加重溃疡。
2.使用药物促进愈合
-可局部使用一些具有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的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这类药物能够刺激口腔黏膜细胞的增殖、迁移,加速溃疡面的修复。但需注意,低龄儿童使用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应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成人使用时按照药物说明书正确涂抹于溃疡处即可。
二、调整饮食
1.避免刺激性食物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应避免食用辛辣、过烫、过酸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进一步刺激咬到嘴唇形成的口腔溃疡创面,加重疼痛,延缓愈合。例如,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刺激口腔黏膜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和不适;过烫的食物会烫伤口腔黏膜,使溃疡情况恶化。
-儿童的饮食要特别注意,家长应准备清淡、温软的食物,如米粥、软面条、蒸蛋等,避免给儿童食用薯片、辣条等刺激性零食。
2.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西兰花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有助于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利于伤口愈合;维生素B族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对维持口腔黏膜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对于幼儿,可将蔬菜水果制成泥状或榨汁饮用,但要注意避免呛咳。
三、观察与就医
1.密切观察溃疡情况
-持续关注口腔溃疡的变化情况,包括溃疡的大小、颜色、疼痛程度等。如果溃疡在一周左右没有明显好转,甚至出现溃疡面积扩大、疼痛加剧、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提示存在其他潜在的问题,如感染加重或其他口腔疾病等。
-对于儿童,家长要更加留意其口腔情况和精神状态,若儿童出现拒食、哭闹不止等异常表现,也要及时带其就医检查。
2.特殊人群的特别关注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口腔黏膜修复能力减弱,且可能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若牙齿咬到嘴唇出现口腔溃疡,更要密切关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溃疡不易愈合,所以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出现这种情况需积极控制基础病的同时处理口腔溃疡问题。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格外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的局部护理方法,如保持口腔清洁等,如果病情需要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