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伤性口腔溃疡

创伤性口腔溃疡的定义

创伤性口腔溃疡是由机械、物理、化学等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伤。

常见的创伤因素及对应表现

机械性创伤:

-咬伤:多发生于儿童或不自觉咬颊、咬唇的成人,常为单个溃疡,边缘整齐,底部有灰白色假膜,周围黏膜红肿。比如儿童在玩耍时可能不小心咬伤口腔黏膜,形成创伤性口腔溃疡。

-牙刷损伤:刷牙时用力过猛或牙刷毛过硬,可能导致牙龈边缘或口腔黏膜出现条状溃疡,疼痛较明显。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若给其选择不合适的牙刷,更容易造成这种损伤。

-残根残冠刺激:口腔内的残根、残冠的锐利边缘长期摩擦口腔黏膜,会形成溃疡,好发于对应部位,溃疡经久不愈时需警惕恶变可能。

物理性创伤:

-热损伤:食用过烫的食物或饮料,可导致口腔黏膜出现片状或点状的烫伤,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在儿童中,由于其对温度感知不敏感,更容易发生热损伤导致创伤性口腔溃疡。

-冷损伤:长期接触低温物质,如冰棒,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的冻伤,出现溃疡,局部黏膜苍白、水肿。

-放射性损伤:头颈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可能出现放射性口腔炎,属于物理性创伤导致的口腔溃疡,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伴有疼痛、口干等症状,儿童在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时,由于其口腔黏膜更娇嫩,损伤可能更明显。

化学性创伤:

-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制成的含片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口腔黏膜的化学性烧伤,出现溃疡。对于儿童,家长在给其使用药物时需格外注意药物剂型和使用方法。

-强酸强碱接触: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会造成口腔黏膜的严重损伤,出现广泛的溃疡、糜烂,疼痛剧烈,这种情况在儿童中较为危险,需紧急处理。

创伤性口腔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包括创伤因素的接触史,以及口腔局部的表现,如溃疡的部位、形态、大小等进行诊断。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患者口腔创伤的情况,如是否有咬伤、是否接触过刺激性物质等。

鉴别诊断:需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白塞病等相鉴别。复发性阿弗他溃疡通常无明显的局部创伤因素,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点;白塞病除了口腔溃疡外,还伴有生殖器溃疡、眼炎等多系统症状。

创伤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首先要去除创伤因素,如调磨锐利的残根残冠、更换合适的牙刷等。对于较小的溃疡,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含漱液如氯己定含漱液漱口,促进溃疡愈合;对于较大较深的溃疡,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促进愈合,如康复新液等。儿童患者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的护理,家长可帮助儿童使用温和的口腔清洁方式。

预防:保持口腔卫生,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避免食用过烫、过冷、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儿童玩耍时注意避免咬伤口腔黏膜,家长要为儿童选择合适的玩具,防止其因玩具导致口腔损伤;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处理残根残冠等口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