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宫颈活检

一、明确病变性质

1.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当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发现异常细胞,或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为高危型持续阳性时,仅靠这两项检查不能完全确定宫颈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宫颈活检能获取宫颈组织,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癌前病变(如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宫颈癌。研究显示,对于TCT提示ASCUS(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且HPV阳性的患者,宫颈活检可发现约10%20%存在CINⅡ级及以上病变。

2.其他宫颈病变诊断:除了癌前病变和癌症,宫颈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病变,如宫颈炎症性病变、宫颈结核等。这些病变在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查中可能与宫颈癌前病变或癌症有相似之处。例如,宫颈结核的症状可能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与宫颈癌类似。通过宫颈活检进行病理检查,能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二、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1.对于癌前病变:若活检结果显示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部分患者可通过定期观察,依靠自身免疫力使病变自然消退。而如果是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则需要积极治疗,如采用宫颈锥切术等方式切除病变组织,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准确的活检结果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处于何种病变阶段,从而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2.对于宫颈癌:活检明确癌症的病理类型(如鳞状细胞癌、腺癌等)、分化程度等信息,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其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不同。例如,宫颈鳞状细胞癌对放疗相对敏感,而腺癌可能对某些化疗药物有更好的反应。依据活检结果,医生可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评估病情进展与预后

1.病情进展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已经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的患者,重复进行宫颈活检有助于了解病情的变化。若之前活检为CINⅠ级,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再次活检,可判断病变是好转、维持原状还是进展。对于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活检能判断肿瘤是否复发,以及复发的部位和病变程度,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2.预后判断:活检得到的病理信息,如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脉管浸润等,是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浸润深度较浅、无脉管浸润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反之,预后较差。医生可根据这些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预后判断,并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和随访建议。

特殊人群提示:

1.妊娠期女性:孕期进行宫颈活检需谨慎。一方面,孕期女性生理状态特殊,活检可能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但如果孕期TCT、HPV检查高度怀疑宫颈病变,仍需在充分评估风险后,在合适孕周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活检。原因在于,及时明确病变性质,对于保障孕妇和胎儿安全至关重要,若延误诊断,严重病变可能在孕期快速进展。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宫颈活检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控制基础疾病。由于老年女性宫颈组织可能存在萎缩等变化,活检操作难度可能增加,且愈合相对较慢,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并给予更细致的护理指导。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此类人群感染HPV后,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更高,且病变进展可能更快。进行宫颈活检后,由于免疫功能差,伤口愈合可能延迟,感染风险增大。因此,活检前后需加强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密切监测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