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因素
(一)睡眠姿势不当
长期保持不良的睡眠姿势,例如枕头过高或过低、睡姿过硬等,会使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头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后脑勺疼痛。成年人若长期睡眠姿势不佳,这种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可能持续存在,导致后脑勺反复疼痛;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睡眠姿势不当对颈椎和头部血液循环的影响可能更为敏感,也容易出现后脑勺疼的情况。
(二)精神压力过大
当人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引起肌肉紧张,包括头部和颈部的肌肉。成年人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易出现后脑勺疼;青少年学生面临学业压力,也可能因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后脑勺疼痛。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进一步加重疼痛症状。
(三)过度疲劳
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过度,都会使身体处于疲惫状态,肌肉得不到充分放松,头部肌肉紧张可引发后脑勺疼。成年人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后,身体疲劳,容易出现后脑勺疼痛;脑力劳动者长时间连续工作,大脑处于高度兴奋后又疲惫的状态,也可能导致后脑勺疼痛,儿童若过度玩耍或学习负担过重,也可能因过度疲劳出现后脑勺疼的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
(一)颈椎病
1.颈椎病变影响:颈椎病是引起后脑勺疼较为常见的原因。颈椎的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可能压迫颈部的神经、血管。当压迫到支配头部的神经时,会导致后脑勺疼痛。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颈椎病,成年人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容易引发颈椎病;儿童若有颈部外伤或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患上颈椎病并出现后脑勺疼。颈椎病引起的后脑勺疼通常还可能伴有颈部的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2.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椎动脉受到压迫后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也会引起后脑勺疼痛。这种供血不足可能在头部转动时加重,因为头部转动会进一步影响椎动脉的血流。成年人长期不良姿势导致椎动脉受压,从而出现后脑勺疼的情况较为常见;儿童相对较少患椎动脉型颈椎病,但如果有颈部的异常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
(二)颅内病变
1.颅内肿瘤:颅内的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对周围的脑组织、神经等结构造成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起后脑勺疼痛。颅内肿瘤引起的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视力下降、肢体无力等其他症状。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颅内肿瘤,成年人患颅内肿瘤的概率相对较高,但儿童也有患颅内肿瘤的可能,儿童的颅内肿瘤可能与先天性因素等有关。
2.脑膜炎:脑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炎症刺激脑膜会导致头痛,其中后脑勺疼可能是症状之一。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各年龄段都可能患脑膜炎,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感染病原体引发脑膜炎;成年人在身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也可能患脑膜炎。
(三)五官科疾病
1.鼻窦炎:尤其是后组筛窦炎和蝶窦炎,炎症刺激可引起后脑勺疼痛。鼻窦炎引起的后脑勺疼通常还伴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鼻部症状。成年人患鼻窦炎较为常见,长期的鼻窦炎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后脑勺反复疼痛;儿童的鼻窦发育尚未完善,也可能患鼻窦炎出现后脑勺疼的情况,且儿童鼻窦炎可能会影响呼吸和睡眠,进而加重疼痛。
2.青光眼: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时,可能会引起头痛,疼痛可放射至后脑勺。青光眼除了后脑勺疼外,还可能伴有视力下降、眼胀、虹视等症状。成年人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儿童患青光眼相对较少,但也有先天性青光眼等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三、其他因素
(一)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可能会导致脑部血管的压力改变,引起头痛,包括后脑勺疼。高血压引起的头痛一般在血压升高时明显,血压得到控制后可能缓解。成年人高血压较为常见,尤其是有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的人群;儿童原发性高血压较少见,但继发性高血压也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后脑勺疼的情况,需要关注儿童的血压情况。
(二)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头部受到寒冷刺激,可能会引起头部肌肉收缩,导致后脑勺疼痛。例如在寒冷的季节,不注意头部保暖,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寒冷潮湿环境中都可能因头部受冷而出现后脑勺疼,成年人在户外工作等情况易受环境影响,儿童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更为敏感,更需注意保暖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后脑勺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