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急救
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之处,同时解开患者领口、腰带等束缚,确保呼吸顺畅。若患者处于寒冷环境,需注意保暖,但避免过度包裹影响呼吸观察。
2.判断生命体征:若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就地开展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直至专业急救人员抵达。
二、病情评估与分级处理
1.轻度中毒: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恶心等,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多可较快缓解,可让患者静卧休息,密切观察后续症状变化。
2.中度中毒:患者出现面色潮红、多汗、烦躁、意识模糊等,需立即护送就医,途中持续吸氧,并密切监测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3.重度中毒:患者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心跳骤停等,医护人员抵达后会立即开展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循环等急救措施,同时尽快转运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三、医疗干预关键措施
1.高压氧治疗:是煤气中毒重要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降低迟发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一般需按疗程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2.药物辅助: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可能使用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等,但需由专业医生依据病情合理选用,严格遵循医疗规范。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代谢与耐受能力不同于成人,煤气中毒后更易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等后续问题,发现中毒后应极速转移至安全通风处,送医后需重点监测神经系统发育及认知功能情况。
2.孕妇:煤气中毒可影响胎盘供氧,威胁胎儿健康,需尽快脱离环境并及时就医,行胎心监测等,密切关注胎儿宫内状况。
3.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煤气中毒后易并发肺炎、多器官功能损伤等,应重视早期症状,送医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护,积极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