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是什么意思
幼儿急疹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引起,其次为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感染所致。
1.发病特点
-高发年龄:多见于6-18个月的婴幼儿,3岁以后少见。这是因为6个月以内的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发病较少,而6个月后自身抗体逐渐消失,易受病毒感染。
-季节分布:春、秋两季相对多见。
2.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5-15天。
-前驱期: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持续3-5天,患儿可能伴有轻度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表现,但一般情况良好。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惊厥,多发生于高热时,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容易诱发惊厥,不过惊厥大多为良性、短暂的。
-出疹期:体温骤退,同时全身出现皮疹。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毫米,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皮疹一般1-2天内消退,无色素沉着,也不脱屑。
3.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典型的表现为突发高热后热退疹出,结合发病年龄等特点可初步考虑。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在发病初期白细胞总数可稍高,随后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病毒学检查可通过检测血清中HHV-6或HHV-7的抗体来确诊,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以上升高可明确诊断。
4.治疗与护理
-治疗:幼儿急疹是自限性疾病,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适当减少衣物以利于散热;如果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护理:患病期间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给患儿适当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皮疹出现后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和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患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一旦出现高热不退、惊厥频繁或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同时,在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防止感染加重病情。
-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如果婴幼儿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患幼儿急疹时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变化,如呼吸、心率等情况,因为高热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更谨慎的治疗和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