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古法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一、温通经络

1.促进气血运行:艾灸通过温热刺激,能使人体经络中的气血运行更加顺畅。《针灸大成》中提到“夫灸治百病,其法最大,针药所不及,凡人百病,皆由气血壅滞,营卫不周,故生寒热,灸火透达,则气血宣通”,现代研究也表明,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改善血液循环,比如对于因受寒引起的经络不通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艾灸能有效促进气血运行来缓解不适。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气血相对不足,经络易不通,艾灸温通经络的作用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维持气血通畅;年轻人若因长期伏案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经络不通,艾灸也可改善。

2.缓解经络阻滞相关病症:像颈椎病患者,多存在颈部经络阻滞,艾灸颈部相关穴位可温通经络,减轻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对于女性因寒凝胞宫导致的痛经,艾灸腹部相关穴位能温通胞宫经络,缓解痛经。

二、散寒除湿

1.驱散体内寒邪:人体若受外寒侵袭或自身阳气不足产生内寒,艾灸的温热之性可驱散寒邪。《医学入门》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外寒引起的感冒初期,出现恶寒、鼻塞等症状时,艾灸大椎、风门等穴位能驱散寒邪,减轻感冒症状;对于阳虚体质者,体内阳气不足易生内寒,艾灸关元、气海等补阳穴位,可补充阳气,驱散内寒,改善畏寒怕冷等症状。不同年龄中,儿童阳气未充,易受寒湿之邪,若因寒湿引起腹泻等问题,艾灸相应穴位散寒;老年人阳气渐衰,更易受寒湿影响,艾灸散寒除湿对他们缓解关节冷痛等寒湿相关问题有帮助。

2.祛除体内湿气:艾灸能激发人体阳气,促进水液代谢,从而帮助祛除体内湿气。对于湿邪困脾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艾灸中脘、脾俞等穴位可健脾祛湿;在潮湿环境生活的人群,易受湿邪侵袭,艾灸能帮助他们调节体内湿气,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三、调和气血

1.平衡气血阴阳:艾灸通过对人体穴位的温热刺激,可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人体气血阴阳失调时会出现各种病症,如气血不足会有面色萎黄、乏力等表现,艾灸足三里、血海等穴位能调和气血,补充气血;对于阴阳失调引起的失眠等问题,艾灸神门、三阴交等穴位可调节阴阳,改善睡眠。不同性别上,女性因生理特点,更易出现气血失调情况,艾灸对女性调经养血等有帮助;男性若因生活压力大等导致气血失调,艾灸也可起到调和作用。

2.改善气血失调相关症状:比如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艾灸相关穴位能调和气血,使月经恢复正常;对于因气血失调引起的皮肤萎黄无光泽,艾灸能促进气血运行到肌肤,改善皮肤状态。

四、扶正祛邪

1.增强人体正气:艾灸能激发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正气充足则邪气不易侵犯人体,艾灸足三里、肺俞等穴位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足三里是“强身大穴”,艾灸足三里能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病能力;肺俞与人体的肺脏相关,艾灸肺俞可提高肺的功能,增强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不同年龄中,儿童经常艾灸足三里等穴位可增强免疫力,减少生病;老年人艾灸扶正祛邪能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

2.抵御外邪入侵:当人体正气得到增强后,就能更好地抵御外邪的入侵。比如在流感高发季节,经常艾灸的人相对不易被流感病毒侵袭;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艾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帮助他们在疾病状态下增强自身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少病情加重或复发的机会。

五、调节脏腑功能

1.对消化系统的调节: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调节脾胃功能,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针灸甲乙经》中提到“中脘主胃脘痛,腹胀,肠鸣”,艾灸中脘能和胃健脾,促进消化;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艾灸足三里可调节脾胃气机,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完善,若因饮食不节出现脾胃功能紊乱,艾灸可调节;老年人脾胃功能逐渐衰退,艾灸能帮助他们维持脾胃正常功能。

2.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艾灸能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前面提到艾灸足三里、肺俞等穴位可增强免疫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艾灸相关穴位可调节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艾灸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调节免疫系统,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