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穿孔是怎么回事

肠伤寒穿孔是肠伤寒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病变,导致肠壁穿孔。

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的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

当肠伤寒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变可继续发展,累及肠壁的全层,甚至穿孔。穿孔可发生在发病后1周左右,多位于回肠末端,也可在其他肠段。穿孔后,大量的细菌和毒素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导致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肠伤寒穿孔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进行穿孔修补或肠段切除,以清除腹腔内的感染源。非手术治疗则主要是通过抗感染、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预防肠伤寒穿孔的关键是及时治疗肠伤寒。对于肠伤寒患者,应早期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此外,还应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

总之,肠伤寒穿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伤寒患者、旅行者等,应注意预防,避免感染肠伤寒。如果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