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心肌病心电图

围生期心肌病心电图表现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的孕妇,在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首次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肌病。其心电图表现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研究发现,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有关,心肌细胞的纤维化、变性等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例如,室性早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ST段下移,T波倒置。室性心动过速则表现为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QRS波群宽大畸形,频率多在100-250次/分钟,可伴有ST-T改变。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心房颤动等。房性早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大于0.12秒,QRS波群一般正常。心房颤动时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但当心室率过快时可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使QRS波群增宽变形。

ST-T改变

-多数患者可出现ST段压低和T波倒置。ST段压低多呈水平型或下斜型,T波倒置可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这是由于心肌缺血、损伤等原因导致心肌复极异常。心肌细胞的病变使得心肌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影响了心肌的除极和复极过程,从而引起ST-T改变。例如,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的离子泵功能受损,导致心肌复极时间延长,出现ST-T改变。

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如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包括二度Ⅰ型和二度Ⅱ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超过0.20秒;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脱漏一个QRS波群;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固定,可伴有QRS波群脱漏;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P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起搏点的位置,如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则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在40-60次/分钟;如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下,则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频率在20-40次/分钟。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与心肌的炎症、纤维化等导致心肌传导系统受损有关,心肌细胞的病变影响了电信号在心肌传导系统中的传导。

对于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心电图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但不能仅凭心电图确诊,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心脏超声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其心电图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例如,年轻患者可能心肌病变相对较轻,心电图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而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围生期心肌病发生后心电图表现可能与单纯围生期心肌病有所不同。在护理特殊人群如孕妇、产妇时,要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以便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