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是什么
脉管炎全称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血管。
病因
吸烟:大量研究表明,吸烟是脉管炎的重要发病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据相关研究显示,吸烟者患脉管炎的概率远高于不吸烟者。
寒冷、潮湿环境: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易诱发脉管炎。例如在北方寒冷地区,脉管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寒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有关。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参与脉管炎的发生发展。患者体内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提示免疫因素在其中起作用。
临床表现
局部缺血期:主要表现为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苍白或发绀,患者可感觉患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是此期的典型表现,即行走一段距离后,患肢出现疼痛,休息后可缓解。
营养障碍期:除局部缺血期症状加重外,还出现营养障碍表现,如皮肤干燥、脱屑、脱毛,趾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等,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疼痛剧烈,患者常抱足而坐,难以入睡。
组织坏死期:患肢肢端发生溃疡或坏疽,根据坏疽的范围可分为不同程度,严重时可累及整个患肢,坏疽部位可逐渐向上发展。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检查患肢皮肤温度、色泽,触摸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等,可初步判断患肢血管循环状况。
影像学检查:超声多普勒检查可显示患肢血管的形态、血流情况;血管造影是诊断脉管炎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范围等,但属于有创检查。
血液检查:可检测一些与免疫相关的指标,如自身抗体等,辅助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必须戒烟,远离寒冷、潮湿环境。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采用保暖措施,如使用暖水袋等,但要注意避免烫伤,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感觉障碍患者。
药物治疗: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如前列腺素类药物,可改善血管痉挛,增加患肢血供;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防止血栓形成,但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引起瑞夷综合征。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血管重建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评估。
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脉管炎极为罕见,若儿童出现类似脉管炎的症状,需考虑其他先天性血管疾病等,诊断时要谨慎,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月经、妊娠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病情,妊娠期间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在治疗脉管炎的同时,需控制好基础疾病,且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用药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