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应是怎么回事?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肺组织终末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膨胀和过度充气,导致肺组织弹性减退,容积增大。

二、发病原因

(一)吸烟因素

长期吸烟是引发肺气肿的重要原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弱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会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患肺气肿的几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风险越高。

(二)空气污染影响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会损伤气道黏膜和其细胞毒性作用,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患肺气肿的风险增加。

(三)感染因素

反复的气道感染是肺气肿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感染是常见的致病原,感染会引起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导致气道狭窄,加重气道阻塞。儿童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可能影响肺部正常发育,增加成年后患肺气肿的可能性;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也更容易因感染诱发或加重肺气肿。

(四)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体内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系统保持平衡以维持肺组织的正常结构。当蛋白酶活性增强或抗蛋白酶水平降低时,会导致肺组织破坏,引发肺气肿。例如,吸烟等因素可使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释放增加,抗胰蛋白酶(主要由肝脏合成)对其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破坏肺组织的弹性纤维。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在休息时也感到气短。这是因为肺气肿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受阻。例如,轻度肺气肿患者可能仅在剧烈运动后出现气短,而重度患者可能在穿衣、说话等轻微活动时就感到明显气短。

2.咳嗽、咳痰:一般为长期咳嗽,初期咳嗽较轻,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患者有少量黏液性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儿童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且由于儿童不会有效咳痰,痰液易阻塞气道,加重病情。

(二)体征表现

1.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老年人胸廓弹性降低,更容易出现桶状胸表现。

2.触诊:语颤减弱。

3.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4.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通过X线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肺气肿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对于老年人等人群,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肺气肿。

2.胸部CT检查:比X线更准确,可清楚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变化,有助于鉴别肺气肿的类型,如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等,还能发现早期的肺气肿改变,对于儿童患者,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病变情况,但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

(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肺气肿的重要指标,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₁/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FEV₁/FVC<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通过肺功能检查还可以评估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肺功能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综合判断肺功能是否正常。

五、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原则

1.稳定期治疗

-脱离致病因素:劝导患者戒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对于儿童患者,要尽量避免其接触二手烟以及污染的环境。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对于有慢性咳嗽、咳痰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等。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可给予长期家庭氧疗,一般每天吸氧10-15小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急性加重期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情况选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后病情变化快,更要及时准确地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氧疗:纠正低氧血症,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困难、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二)预防措施

1.戒烟:无论年龄大小,戒烟是预防肺气肿的重要措施。吸烟者应尽早戒烟,同时要避免被动吸烟,减少烟草对气道的损害。

2.避免空气污染: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佩戴口罩,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的吸入。对于生活在污染地区的人群,要关注空气质量预报,在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3.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提高免疫力。

4.预防呼吸道感染: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儿童患者要按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