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以下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具体表现:

1.一般反应:

局部红肿:接种后24小时左右,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红肿范围一般不大,在1-2厘米左右,皮肤表面不超过5厘米。这种情况通常会在1-2天内自然消退,不需要特殊处理。

发热:接种疫苗后,部分受种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5℃以下,通常会在1-2天内自然消退。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异常反应:

过敏性皮疹: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接种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皮疹大小不一,有时可融合成片。皮疹消退后,可能会有脱屑或色素沉着。

过敏性紫癜:接种疫苗后1-3周内,出现皮肤紫癜,可伴有腹痛、关节痛、血尿等症状。

过敏性休克:接种疫苗后数分钟至30分钟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血压下降等症状。

热性惊厥: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出现发热、惊厥等症状。

卡介苗淋巴结炎:接种卡介苗后1-3个月内,接种部位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表面不红,无化脓。

3.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是接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后发生的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25万。

主要发生在接种后2-6周,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弛缓性麻痹等。

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预后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有关,多数患者可以恢复,但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4.卡介苗骨髓炎:

卡介苗骨髓炎是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的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10万。

主要发生在接种后1-3个月,表现为局部脓肿、溃疡、窦道形成等。

卡介苗骨髓炎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脓肿可以自行破溃、愈合。如果脓肿较大,可以进行切开引流。

5.卡介苗播散性感染:

卡介苗播散性感染是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的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100万。

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如早产儿、低体重儿、艾滋病患儿等。

卡介苗播散性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概率非常低,而且大多数异常反应都是轻微的,不需要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消退。如果出现严重的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家长在带孩子接种疫苗时,应如实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