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有什么特性?

一、变异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基因组为单链RNA,其复制过程中缺乏校正修复酶,易发生变异,导致不同亚型及变种出现,给疫苗研发与抗病毒治疗带来挑战。例如,不同地区流行的HIV毒株存在基因序列差异,使得针对特定毒株的干预措施可能对其他变种效果不佳。

二、嗜细胞性

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同时也能感染巨噬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病毒通过表面蛋白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机体免疫监视和防御能力逐渐下降,易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三、潜伏性

HIV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处于潜伏状态。此时病毒不进行复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攻击,使得抗病毒治疗难以彻底清除病毒,成为艾滋病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脆弱性

HIV在体外环境中抵抗力较弱,对热敏感,56℃作用30分钟即可灭活;对常用消毒剂如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较为敏感,但在室温下存活时间较短,一般数小时内活性会显著降低。

五、传染性

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性接触中,含有HIV的体液(如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可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传播;血液传播常见于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母婴传播则发生在怀孕、分娩及哺乳过程中,若不采取医学干预,胎儿或婴儿感染风险较高。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需及时进行母婴阻断措施以降低垂直传播风险;有高危行为人群应定期进行HIV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感染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