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又称为雪口病或鹅口疮,好发于新生儿和小婴儿,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口腔黏膜会出现乳白色、微高起的斑膜,周围有红晕,形状类似奶块,不易擦去。

2.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也称为抗生素口炎,多继发于全身疾病,如白血病、艾滋病等,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放疗、化疗等。口腔黏膜会出现红斑、水肿,表面光滑,可伴有舌乳头萎缩。

3.慢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也称为义齿性口炎,多发生于戴用义齿的患者。口腔黏膜会出现白色角化斑块,可擦去,露出红色糜烂面。

4.慢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也称为萎缩型念珠菌口炎,较少见。口腔黏膜会出现红斑,边界清楚,表面可有萎缩,周围有白色角化条纹。

5.念珠菌口角炎:多发生于儿童和老年人。口角区的皮肤与黏膜会出现皲裂,邻近的皮肤与黏膜会充血、红肿,形成口角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