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组疾病,其特征是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增高(≥0.5×10⁹/L),通常伴有不同器官的损伤和多种临床症状。EOS增多的原因可分为骨髓增殖性疾病、反应性增多和克隆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三大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常见的症状有:
1.皮肤症状:皮肤瘙痒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为全身性或局限性,可为轻痒或严重瘙痒,夜间尤甚。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
2.呼吸道症状:可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气急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
3.胃肠道症状:可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肠梗阻。
4.心血管症状:可出现心悸、胸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
5.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头痛、头晕、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昏迷。
6.其他:还可有发热、乏力、消瘦、关节痛等症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检查和骨髓检查。血液检查显示EOS绝对值和百分比增高,同时可有其他血细胞异常。骨髓检查可发现嗜酸粒细胞增多,伴有或不伴有其他造血细胞异常。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EOS增多的疾病,如寄生虫感染、结缔组织病、药物过敏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主要根据病因和症状进行。对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进行驱虫治疗;对于结缔组织病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对于药物过敏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对于没有明确病因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组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