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咳嗽几个月如何治疗?

一、明确病因

每年咳嗽持续几个月,这种慢性咳嗽原因复杂,需全面排查。

1.呼吸道疾病:

咳嗽变异性哮喘:多与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气道存在慢性炎症及高反应性。约60%患者有家族过敏史,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或冷空气、运动后易诱发,夜间及凌晨咳嗽加重。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炎、鼻窦炎等上气道疾病引发,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致咳嗽。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鼻后滴流感等症状,鼻窦炎时可有脓涕。

慢性支气管炎:多由吸烟、空气污染、感染等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中老年吸烟者多发,咳嗽以晨间为重,伴有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

2.其他因素: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致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及咽喉引发咳嗽。常见于肥胖、饮食不规律者,多在进食后、平卧或弯腰时加重,可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

药物相关性咳嗽: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约10%-20%患者服用后可出现干咳,通常在用药1周后出现,停药后咳嗽症状可逐渐缓解。

心理性咳嗽:多与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有关,常见于年轻女性及儿童,注意力转移时咳嗽减轻,入睡后不咳。

二、治疗方法

1.对因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等药物,前者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减轻气道炎症;后者为β₂受体激动剂,舒张气道平滑肌。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依据病因,如为过敏性鼻炎,可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鼻窦炎有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若为细菌感染,常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平时可使用氨溴索等祛痰药,保持呼吸道通畅。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加速胃排空,减少反流。

药物相关性咳嗽:在医生指导下停用相关药物或更换药物。

心理性咳嗽: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可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等。

2.对症治疗:若咳嗽剧烈影响生活和休息,可适当使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但咳嗽有痰时,避免单独使用强力镇咳药,以免影响痰液排出。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此类食物可能刺激气道及胃肠道,加重咳嗽。如辣椒、油炸食品等。

对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应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进食,避免进食过饱增加反流风险。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如苹果、橙子、菠菜等。

2.运动:

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运动前应做好热身,避免在寒冷、干燥环境下剧烈运动,可选择游泳等运动方式,减少对气道刺激。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缓解期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提高心肺功能,但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

3.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过敏原及污染物。

对于过敏体质者,了解自身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如花粉季减少外出,佩戴口罩;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咳嗽病因可能与成人不同,如气道异物也可导致慢性咳嗽,家长应注意看护,避免儿童接触小物件。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医嘱,避免使用成人药物,防止药物不良反应。一些镇咳药可能有成瘾性,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

2.孕妇:孕期咳嗽用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若为感冒等引起的咳嗽,可先通过多饮水、多休息等非药物方法缓解。如需用药,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相对安全药物。同时,孕妇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差、糖尿病等,慢性咳嗽可能加重心肺负担,影响血糖控制。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用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运动以舒缓为宜,增强体质同时防止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