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确测量体温
使用适宜的体温计(如耳温枪、额温枪等)测量宝宝体温,明确体温范围。正常腋下体温通常在36~37℃,若超过37.3℃则考虑发热,需区分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以上),不同体温情况对应不同护理及处理方向。
二、物理降温方法
对于低热或中热的10个月宝宝,可通过松解衣物,利于散热;用温毛巾轻柔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借助水分蒸发帮助降温。需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宝宝皮肤娇嫩,酒精易被吸收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三、观察伴随症状与精神状态
除关注体温外,还要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有无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若宝宝精神状态尚可,体温未持续攀升,可先在家中暂予护理;若精神萎靡、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其他严重伴随症状,需提高警惕。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宝宝体温超过38.5℃经物理降温无明显缓解、精神状态差、出现抽搐、呼吸急促(10个月宝宝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钟)、皮肤苍白或发绀等状况时,应立即带宝宝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与处理,以明确发热诱因并采取恰当措施。
五、居家护理要点
保证宝宝充足休息,适当多喂温水,维持室内温度在22~25℃左右、湿度50%~60%,避免给宝宝穿盖过厚,以防影响散热。同时,10个月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由感染性(如病毒、细菌等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家长需严谨对待宝宝发热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保障宝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