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缺穴
1.位置:位于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2.意义: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同时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以及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面部疾患。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比如儿童若因外感出现咳嗽等症状,可通过按摩列缺穴起到一定缓解作用;成年人因长时间伏案工作导致颈部不适,按揉列缺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颈项部的不适。
二、阳溪穴
1.位置: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
2.意义:阳溪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可用于治疗手腕痛、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病症。在生活方式方面,对于经常使用手腕进行劳作的人群,如长时间打字的办公族,容易出现手腕部位的不适,阳溪穴对缓解手腕部的疼痛等有一定帮助;老年人若因退行性病变出现手腕部的问题,也可考虑通过刺激阳溪穴来辅助改善症状。
三、太渊穴
1.位置: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2.意义: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输穴和原穴,且为八会穴之脉会。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咳血、胸痛等肺系疾患,以及无脉症、手腕痛等病症。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若出现肺系的相关病症,太渊穴的按摩等操作需谨慎,而成年人因肺部疾病导致的上述症状,太渊穴的针刺或按摩等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依据;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了解太渊穴对于无脉症等的意义,也有助于从中医角度进行相关的健康维护。
四、神门穴
1.位置: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2.意义: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和原穴。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以及胸胁痛等病症。对于不同性别,女性可能因情绪等因素更容易出现心经相关的病症,如失眠等,神门穴对改善这类症状有一定作用;对于有心理压力较大的人群,刺激神门穴有助于调节心神,缓解焦虑等情绪相关的问题。
五、大陵穴
1.位置: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2.意义: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可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胁满痛、胃痛、呕吐、口臭、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病症,还能缓解手腕疼痛等。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群,容易出现心包经相关的不适,大陵穴的按摩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心包经气血,改善身体的不适状态;对于患有胃部疾病的人群,大陵穴对缓解胃痛等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