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定义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约占脑卒中的70%-80%,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使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常见类型有脑梗死,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多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进而形成血栓,阻塞血管;脑栓塞则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碎片等)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阻塞脑血管,引起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
出血性脑卒中
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出血多是由于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脑内形成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等结构。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更容易出现血管破裂或阻塞等情况,所以老年人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性患脑卒中的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会导致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从而诱发脑卒中。例如,长期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会使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沉积在血管壁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几率。
-酗酒: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影响血脂代谢等,长期酗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缺乏运动:运动不足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体重增加,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进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病史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的压力,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还容易引起微小动脉瘤,一旦动脉瘤破裂就会引发脑出血。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高数倍。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长期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心脏病:如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跳动不规则,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可导致脑栓塞;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也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或导致心腔内血栓形成,增加脑卒中的发生几率。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
-一般症状:患者可能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活动不灵活,甚至完全不能活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不能流利表达自己的意思或理解他人言语;视物模糊、双影等视力障碍;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是脑栓塞,起病往往更急,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到高峰。
-不同部位脑梗死的表现:如果是大脑中动脉梗死,可能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等;如果是椎-基底动脉梗死,可能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症状。
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患者多在活动中突然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随后出现偏瘫、意识障碍等。出血部位不同,症状也有所差异,如壳核出血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等;丘脑出血除了有偏瘫、感觉障碍等,还可能出现眼部症状,如瞳孔缩小、眼球活动障碍等;脑干出血病情往往较为凶险,可出现交叉性瘫痪、高热、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多为炸裂样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等)。
脑卒中的预防及早期识别要点
预防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建议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若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如心房颤动患者,需要根据情况使用抗凝药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戒烟限酒;坚持适量运动,如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血脂,进行脑部血管的相关检查(如颈动脉超声、头颅CT或MRI等),以便早期发现血管病变等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早期识别要点(FAST原则)
-F(Face):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是否有口角歪斜,比如微笑时一侧面部无法正常抬起。
-A(Arm):检查一侧手臂是否无力,尝试让患者双臂平举,看是否有一侧手臂无法抬起或下落。
-S(Speech):让患者说一句简单的话,看是否有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
-T(Time):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应立即记住发病时间,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最佳时间内得到救治,因为脑卒中治疗的时间窗很关键,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4.5-6小时内如果符合溶栓等指征可以进行溶栓治疗,出血性脑卒中也需要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