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食管反流病
1.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当该括约肌功能障碍时,如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等,胃内容物(主要是酸性的胃液)就容易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烧灼感。
-年龄因素: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可能会生理性减退,相对更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导致食道烧灼感;儿童若存在先天性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相关问题。
-生活方式:肥胖人群腹部压力较高,容易促使胃内容物反流;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酒精会刺激胃酸分泌,都增加食道烧灼感发生风险;饮食方面,过多食用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食物,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诱发反流。
-病史因素:有贲门失弛缓症等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病史的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
2.症状表现:主要症状就是胸骨后或心窝部的烧灼感,常于进食后尤其是饱食后、平卧或弯腰时加重。
二、食管溃疡
1.发病机制:多种原因可导致食管溃疡,比如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当食管黏膜受到损伤后,在胃酸等刺激下形成溃疡,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烧灼感。常见病因有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等)、药物(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可损伤食管黏膜)、腐蚀性物质摄入等。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多、药物使用情况复杂等更易出现药物相关性食管溃疡;儿童相对少见,但如果有腐蚀性物质误服等情况也可引发。
-生活方式:长期不合理用药的人群风险增加;有不良吞咽腐蚀性物质等异常生活方式的人群易发病。
-病史因素: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病史、有食管感染病史等人群发生食管溃疡风险高。
2.症状表现:除了食道烧灼感外,还可能伴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疼痛可放射至背部、颈部等部位。
三、食管癌
1.发病机制:食管癌患者食管黏膜存在病变,肿瘤组织刺激食管神经等可引起烧灼感,同时还可能伴有食管狭窄等情况影响食物通过。
-年龄因素:食管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食管黏膜等组织发生病变的概率增加。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的人群患食管癌风险显著升高,烟草和酒精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食管黏膜,长期刺激易引发癌变导致食道烧灼感;喜欢进食过热、过粗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增加风险。
-病史因素:有食管白斑、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病史的人群,后续发展为食管癌的风险较高,容易出现食道烧灼感等相关症状。
四、其他原因
1.感染性食管炎:除了上述白色念珠菌感染外,其他病原体感染食管也可能导致食管黏膜炎症,出现食道烧灼感,比如细菌感染等。
-年龄因素: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易发生病毒等感染性食管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也易受各种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性食管炎。
-生活方式:不注意饮食卫生的人群易感染相关病原体引发食管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更易发生感染性食管炎。
-病史因素: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病史、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感染性食管炎发生风险高。
2.放射性食管炎:胸部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时,食管可能受到射线损伤,出现放射性食管炎,导致食道烧灼感,一般在放疗过程中或放疗后出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接受胸部放疗的人群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可能对射线损伤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等。
-生活方式:与生活方式关系相对不直接,但放疗期间的营养状况等可能影响恢复。
-病史因素:有胸部恶性肿瘤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病史的人群会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