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怎么分期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进而出现静息痛,特征性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伴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可有肢端溃疡或坏死。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可分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这是因为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血液供应不足。

二期(营养障碍期):症状加重,静息痛,夜间更明显,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除了上述症状外,因侧支循环建立不良,出现缺血性神经炎,皮肤温度显著降低,伴有营养不良,毛发脱落,趾甲增厚、变形,皮肤干燥、无汗。

三期(坏死期):患肢出现溃疡或坏疽,疼痛剧烈,多为干性坏疽,继发感染后转为湿性坏疽,可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毒血症症状。这是由于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坏死。

需要注意的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分期是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每个患者的病情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对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