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能长期服用吗

一、适用人群及一般情况

阿司匹林在符合适应证的人群中可考虑长期服用,但需评估个体情况。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这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证据,此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而对于有一级预防指征且无禁忌证的中高危人群,如年龄50-70岁、伴有至少1项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经评估受益大于出血风险时也可考虑长期服用。

二、禁忌证及特殊人群情况

胃肠道疾病患者: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因为阿司匹林会抑制环氧酶-1,减少胃黏膜保护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削弱胃黏膜的防御功能。此类患者若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需要同时联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铋剂等,并密切监测胃肠道症状。

出血倾向人群:患有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会抑制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加重出血风险。对于有其他出血倾向的人群,如正在服用抗凝药物且需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需谨慎评估出血与获益的平衡,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表现,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黑便等。

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患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水痘等)时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所以16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一般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除非有明确的适应证且无其他替代药物,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谨慎使用。

孕妇:妊娠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心血管系统发育,还可能导致胎儿出血倾向等问题,妊娠前3个月服用阿司匹林也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孕妇需避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时更需关注出血风险,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且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需联用多种药物,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及出血的可能性。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大便潜血等指标,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情况。

三、长期服用的监测要点

出血相关监测:定期检查血常规,观察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同时询问患者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黑便等出血表现。对于胃肠道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还可进行大便潜血试验检测。

胃肠道反应监测:询问患者有无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需更频繁地关注胃肠道症状变化,必要时进行胃镜等检查评估胃肠道黏膜情况。

肝肾功能监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因为阿司匹林主要经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进而影响药物疗效及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总之,阿司匹林能否长期服用需综合患者的病情、基础健康状况、禁忌证等多方面因素,由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后决定,在长期服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