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等待
1.适用情况:对于轻度扁桃体肥大且无明显症状,不影响呼吸、吞咽及发音的儿童,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例如,儿童只是在体检时发现扁桃体轻度肥大,平时无打鼾、呼吸暂停、吞咽困难等表现。
2.观察要点:需密切观察扁桃体肥大的变化情况,包括大小、是否出现反复炎症等,同时关注儿童的呼吸、睡眠、吞咽等方面的表现,定期复诊评估。
二、一般治疗
1.保持口腔清洁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婴幼儿,可在喂奶后喂少量温水,以清洁口腔;对于较大儿童,应督促其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
-具体做法:使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每天可进行2-3次,保持口腔卫生,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从而降低扁桃体炎症发生的概率,进而减缓扁桃体肥大的进展。
2.增强免疫力
-生活方式影响: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进行爬行、走路等活动,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进行跑步、跳绳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儿童的睡眠时间应根据年龄保证,一般婴儿需要12-16小时,幼儿11-14小时,学龄儿童10小时左右。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对抗可能引起扁桃体炎症的病原体,对扁桃体肥大的控制有积极作用。
三、治疗扁桃体炎症
1.感染控制
-病原体类型:扁桃体肥大往往与扁桃体炎症反复发作有关,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和病毒(如腺病毒等)。
-治疗方法: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症,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如果是病毒感染,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例如,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症导致的肥大加重,可通过休息、多饮水等一般支持治疗来帮助身体恢复,待病毒感染控制后,扁桃体肥大可能会有所缓解。
四、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严重影响呼吸:当扁桃体肥大导致儿童出现明显的打鼾、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睡眠质量和身体发育时,如儿童夜间睡眠时频繁打鼾,伴有呼吸暂停现象,经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证实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且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反复炎症发作:扁桃体反复发生炎症,每年发作次数在7次及以上,或短时间内频繁发作(如1年内发作5-6次及以上),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经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时,也应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
2.手术时机选择
-年龄因素:一般建议在4岁以上再考虑手术,但也需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评估。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且扁桃体在儿童免疫功能发育中起到一定作用,过早手术可能会对儿童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如果病情严重符合手术指征,也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3.术后护理
-儿科安全护理:术后需密切观察儿童的出血情况,包括唾液中是否有血丝、出血量等。保持口腔清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口腔护理,如使用医生指定的漱口液等。注意饮食,术后初期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粥等,避免食用过硬、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刺激手术创面,影响恢复。同时,要关注儿童的体温变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儿童扁桃体肥大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优先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当符合手术指征时,再考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做好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