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掉痂前要避免伤口沾水,掉痂后也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清洁时可用温和的清水轻轻冲洗,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防止细菌感染。若局部有少量分泌物,可使用生理盐水轻柔清理,保持伤口处于相对清洁的环境,降低感染风险,从而有助于减少留疤几率。不同年龄人群在清洁时需注意力度,儿童皮肤更娇嫩,操作要轻柔;成年人则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清洁用品,避免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避免搔抓刺激
掉痂后的皮肤比较敏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应避免用手搔抓。搔抓可能会导致新生的组织受损,甚至引起二次损伤,增加留疤的可能性。儿童好奇心强,家长要注意看护,防止其不自觉搔抓;成年人要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尽量控制自己不搔抓伤口部位。
做好防晒措施
掉痂后的新皮肤对紫外线较为敏感,日晒可能会导致色素沉着,进而增加留疤的视觉效果。外出时可通过涂抹儿童适用的低刺激性防晒霜(儿童皮肤薄嫩,需选择专门为儿童设计的防晒产品)、佩戴遮阳帽、穿长袖衣物等方式防晒。不同年龄人群防晒重点不同,儿童要特别注意选择安全的防晒产品,避免防晒产品进入眼睛等敏感部位;成年人则要根据不同的户外活动场景选择合适的防晒方式。
使用抑制疤痕增生的产品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一些具有抑制疤痕增生作用的硅酮类产品,如硅酮凝胶等。这类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疤痕的形成。儿童使用时要选择适合儿童肤质的硅酮产品,且在使用前最好先在小面积皮肤上进行试用,观察是否有过敏等反应;成年人使用时要按照产品说明正确涂抹,坚持使用一段时间。但要注意,产品使用需在医生建议下进行,不可自行随意使用。
注意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对皮肤恢复也有一定帮助。在掉痂后,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绿叶蔬菜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轻色素沉着;维生素E也对皮肤修复有一定益处。不同年龄人群饮食摄入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影响皮肤恢复;成年人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修复过程。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某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及疤痕形成,如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相对缓慢,且容易出现感染等情况,进而增加留疤风险。所以,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若本身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伤口更好地恢复,降低留疤几率。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及治疗方案,保障伤口恢复的良好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