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检要检查些什么

产检项目及内容

早期产检(妊娠12周前)

-基本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通过这些基础指标了解孕妇的基本身体状况。身高可反映身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等,体重能帮助判断孕妇的营养状况及后续孕期体重增长是否合理,血压则关乎孕妇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妇科检查:查看外阴、阴道、宫颈等情况,了解生殖器官的基本状态,排查是否存在影响妊娠的妇科疾病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以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血红蛋白能反映孕妇是否贫血,孕期贫血较为常见,会影响胎儿的供氧等;白细胞可提示是否存在感染情况;血小板则与凝血功能相关。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尿糖、红细胞、白细胞等。尿蛋白异常可能提示肾脏方面的问题,尿糖异常需警惕妊娠期糖尿病等情况。

-血型: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这对于分娩时可能出现的溶血等情况的预判很重要,尤其是Rh阴性血型的孕妇,需要特别关注后续孕期及分娩时的相关处理。

-肝肾功能:了解孕妇的肝肾功能基本情况,因为孕期身体代谢负担加重,肝肾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孕期的安全及胎儿的发育。

-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这些传染病可通过母婴传播,早期筛查能及时采取措施阻断传播,保障胎儿健康。

-超声检查:妊娠6-8周左右进行超声检查,主要是确定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等异常情况,同时可以看到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了解胚胎的发育情况。

中期产检(妊娠13-27周)

-常规检查:测量体重、血压,了解孕妇体重增长和血压变化情况。一般孕期体重会有合理的增长范围,血压需关注是否出现高血压等异常。

-唐氏筛查:通常在妊娠15-20周左右进行,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的某些标志物,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等因素,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如果筛查结果为高危,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或无创DNA检测等明确诊断。

-超声检查:妊娠20-24周左右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大排畸),详细检查胎儿的各个器官结构,如头颅、面部、脊柱、心脏、四肢等,排查胎儿是否存在结构畸形等问题。妊娠28周左右还会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胎位等情况。

-糖耐量试验:一般在妊娠24-28周进行,用于筛查妊娠期糖尿病。通过口服葡萄糖水后检测血糖水平,判断孕妇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情况。如果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需要在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干预,以保障母婴健康。

晚期产检(妊娠28周后)

-常规检查:每周测量体重、血压,监测孕妇的体重增长速度和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问题。同时会检查宫高、腹围,通过宫高和腹围的变化来初步判断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与孕周相符。

-胎心监护:从妊娠32周左右开始,每周进行一次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胎心情况,判断胎儿是否有缺氧等情况。如果有异常,可能会增加监护的频率。

-超声检查:晚期超声检查主要是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胎位、胎盘位置、羊水情况等,为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分娩相关准备检查:如阴道分泌物检查等,了解孕妇的阴道环境等情况,为即将到来的分娩做准备。

不同人群产检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年龄≥35岁):高龄孕妇在产检时需要更加重视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染色体异常的筛查项目,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升高。同时,高龄孕妇在孕期需要更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因为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肥胖孕妇:肥胖孕妇在产检时需要更加关注体重管理,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可能需要更仔细地评估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肥胖可能会影响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同时,肥胖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的风险更高,需要加强相关指标的监测。

有既往病史孕妇:如有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既往病史的孕妇,产检时需要将既往病史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增加相关的检查项目,如心脏病孕妇需要监测心脏功能等,糖尿病孕妇需要更严格监测血糖等指标,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根据病情调整孕期的管理方案。

总之,产检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定期产检可以及时发现孕期的各种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孕期顺利和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