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有哪些症状

腹泻的症状表现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排便频率改变:正常成人每天排便1次左右,而腹泻患者排便次数会增多,可能每天数次甚至十余次。例如感染性腹泻时,因肠道受到病原体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导致排便次数频繁。儿童的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腹泻时排便频率改变可能更为明显,如婴儿可能从每天1-2次排便变为每天5-6次甚至更多次。

粪便性状改变

-稀便或水样便:粪便水分含量增多,呈稀糊状或水样。这是因为肠道对水分的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粪便多为水样便,外观像蛋花汤。

-黏液便:粪便中含有黏液,可能是肠道炎症导致肠黏膜分泌增多所致。比如细菌性痢疾患者,粪便可表现为黏液脓血便,黏液与脓血混合在稀便中。

-脓血便:粪便中既有脓液又有血液,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肠道黏膜在炎症、溃疡等病变下,出现组织破坏、出血,与肠道分泌物混合形成脓血便。

伴随症状

-腹痛:腹泻时可能伴有腹痛,腹痛的性质和程度因病因不同而异。如肠痉挛引起的腹泻,多为阵发性绞痛;肠道炎症导致的腹泻,可能为隐痛或胀痛。在儿童中,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泻,也常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

-发热:某些感染性腹泻可伴有发热,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等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发热。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如诺如病毒感染,也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儿童感染后发热的情况相对较为常见。

-恶心、呕吐:腹泻常可伴随恶心、呕吐,尤其是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多是由于胃肠道受到病原体或毒素刺激,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儿童由于胃肠道发育尚未完善,在发生腹泻伴有恶心、呕吐时,更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

-脱水表现:严重腹泻时,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可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可表现为口渴、尿少;中度脱水可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精神萎靡等;重度脱水可出现烦躁不安、无尿、休克等表现。儿童脱水的表现可能更为迅速和明显,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水分丢失后更容易出现循环血量不足等情况。例如婴儿腹泻时,若出现前囟凹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等,提示存在中度以上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