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儿童需特别关注其器官功能发育情况,老年患者则要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以确定能否耐受手术。比如儿童可能因胆囊炎症反应相对成人更敏感,需更谨慎评估。
-生活方式:有吸烟习惯的患者需劝其术前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呼吸道功能,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对于肥胖患者,要评估肥胖程度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操作技巧。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是否有胆道系统其他疾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等。若有胆道蛔虫病史,需考虑术中胆道蛔虫残留的可能性。
-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腹部超声、CT等,明确胆囊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等情况,评估胆囊的炎症状态等。
2.肠道准备:术前通常需要禁食禁水一定时间,一般成人术前8-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以减少术中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二、手术过程
1.麻醉方式: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等。全身麻醉适用于大部分患者,能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安静、肌肉松弛,便于操作。
2.切口选择:通常采用腹腔镜微创的方式,在腹部建立几个穿刺孔,一般选取脐周、右上腹等部位作为穿刺点,通过穿刺孔放入腹腔镜器械和胆囊牵引器械等。
3.腹腔探查:通过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情况,进一步明确胆囊的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等,若有粘连需小心分离。
4.胆囊牵引与显露:用器械牵引胆囊,充分显露胆囊底部及颈部,以便后续操作。
5.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处理:精细分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分别用钛夹或可吸收夹夹闭,阻断胆囊的血供和胆汁引流通道。
6.胆囊切除与取石:将胆囊完整切除,然后通过特殊器械将胆囊内的结石取出,取石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结石残留或胆道损伤。
7.腹腔冲洗与缝合:取出胆囊后,冲洗腹腔,检查有无出血、胆漏等情况,然后缝合穿刺孔。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儿童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要频繁观察体温变化。
-切口护理:保持穿刺切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儿童皮肤娇嫩,要特别注意切口的保护,防止感染。
2.饮食护理: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一般术后6小时左右若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少量饮水,然后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再恢复正常饮食。饮食要注意低脂,避免加重胆道负担。
3.引流管护理:若术中放置了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儿童患者活动较多,要防止引流管脱出。
四、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术后要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血压下降等情况,若出现出血相关表现,需及时进行相应检查和处理,儿童患者出血后可能表现不如成人典型,需更细致观察。
2.胆漏:观察腹腔引流液情况,若引流液中胆汁含量较高,要考虑胆漏可能,根据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等措施,儿童胆漏后恢复相对较慢,需加强营养支持等。
3.感染:包括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要根据感染情况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且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在整个围手术期都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精细操作,加强术后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