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通常发生在2-10岁的儿童身上。腺样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肥大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尤以夜间加重,出现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仰卧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即小儿有短时间的呼吸停顿,甚至惊醒,变换睡姿后再入睡,使睡眠质量下降,同时因气道狭窄,使血液中氧饱和度不足,大脑处于慢性持续缺氧状态,孩子白天昏昏沉沉,精神欠佳,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长期呼吸障碍可导致胸廓畸形,出现鸡胸或漏斗胸,少数由于慢性鼻阻,长期缺氧而出现肺心病,甚至急性心衰。此外,腺样体肥大还可能与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以及其他免疫性疾病有关。
腺样体肥大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耳部症状:由于咽鼓管咽口受阻,易经并发非化脓化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
2.鼻部症状: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严重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
3.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因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黏膜,常引起阵咳,易并发气管炎。
4.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发生障碍,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5.全身症状:主要为慢性中毒反射性神经症状,如表情迟钝、胸闷不安、肺扩张不好,日久致鸡胸或扁平胸。少数由于慢性鼻阻,长期缺氧而出现肺心病,甚至急性心衰。
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鼻咽镜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方法来确定腺样体的大小和形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如鼻腔喷雾剂、口服抗生素等,以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腺样体。手术治疗通常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较快。
3.其他治疗方法:如腺样体刮除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等。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孩子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3.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干燥、寒冷的环境中,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4.注意孩子的睡眠姿势,尽量避免仰卧位,可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5.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特殊人群(儿童)在腺样体肥大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应尽量避免使用镇静剂、抗胆碱能药物等,以免加重呼吸抑制。
2.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手术治疗应慎重,尽量选择保守治疗方法。
3.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总之,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应重视孩子的症状,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复查,以确保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