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锻炼和晚上锻炼各有优势,难以绝对评判哪个更好,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1.生理节律角度:人体存在生理节律,不同时段身体机能有所不同。早上,人体的体温相对较低,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延展性较差,但此时皮质醇水平较高,能提供一定的能量和动力。皮质醇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早上其水平较高,可促进糖原异生、升高血糖,为身体活动提供能量。晚上,体温通常达到一天中的峰值,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延展性更好,运动时受伤风险相对较低。同时,心率和血压也较为稳定,更适合进行高强度运动。有研究表明,晚上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时,人体的耐力表现更好。
2.锻炼目标角度:若锻炼目标是提高新陈代谢,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早上锻炼是不错选择。清晨锻炼可让身体在一天内保持较高代谢水平,帮助消耗更多热量。有研究发现,坚持早上锻炼的人群,一天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若旨在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晚上锻炼或许更合适。经过一天工作,晚上锻炼能有效释放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例如瑜伽、慢跑等运动,可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让人产生愉悦感,缓解紧张情绪。
3.空气质量角度:一般认为早上的空气质量较差,因为夜间污染物容易积聚,且清晨逆温层较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但如果在绿植较多、通风良好的区域,早上锻炼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晚上,随着气温下降和气流变化,污染物有所扩散,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不过,在交通拥堵时段,道路附近的空气污染依然严重,此时应避免在路边锻炼。
4.个人生活习惯角度:个人生活习惯对选择锻炼时间影响很大。有些人早上精神饱满,能轻松早起锻炼;而有些人晚上才有时间和精力运动。遵循个人生活习惯选择锻炼时间,能提高锻炼的依从性,更易长期坚持。
二、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早上血压相对较高,血管弹性较差,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且时间可稍晚,待太阳升起后,气温有所回升、空气质量改善时进行。晚上锻炼要注意保暖,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影响睡眠。因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运动时场地要平坦,避免摔倒。
2.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早上锻炼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发育。但要注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早起床锻炼影响休息。晚上锻炼不宜太晚,以免过度兴奋影响入睡。运动强度应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适度调整,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3.孕妇:孕妇早上锻炼可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轻柔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孕期不适。但要避免在天气寒冷或空气质量不佳时外出。晚上锻炼要注意运动幅度,避免压迫腹部。运动前后要补充足够水分,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4.患有慢性疾病人群:如高血压患者,早上血压波动较大,应避免剧烈运动,可在血压相对稳定时段锻炼。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运动前后血糖监测,预防低血糖发生。晚上锻炼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如有心血管疾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建议。